只要从未听过、见过、经历过和体验过,只要所有的—切统统可以忘却,记忆就不会留意。但是这种规律无从把握,在宁静的夜晚,当我们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时,记忆总会不期而至。
——杜威《记忆的风景: 我们为什么想起,又为什么遗忘》
现在是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在不经意间也吸收和接纳了很多信息在我们的脑海里。
在现在互联网世界,各种消息涌现不止,我们可以很轻松很便捷地获取到我们所想要了解的各种资讯。
但是这么多的信息中,我们怎么样去思考,整合。对知识进行归类,形成自己的智慧体系。该怎样的思考才能让我们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有效整理杂乱的思考,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造力呢?
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缺乏不是资源,而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创新迭代能力。
日本思考大师外山滋比古教授撰写的《思考的整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思考的方法,让我们能够在信息爆炸而导致的思考困境中突出重围。
一、关于外山滋比古和《思考的整理学》
日本思考大师外山滋比古教授撰写的《思考的整理学》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块的方法论。
外山滋比古是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英语文学家、评论家、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前总裁,日本百万级畅销书作家。
作品多次入选日本中学国文教科书,被大学入学考试试题选用,此外还著有《阅读整理学》《忘却力》等多部经典力作。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自身非常深刻和丰富的思考体验,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独特而高效的思考整理方法,让我们能够走出因为信息爆炸而导致的思考困境,也能更高效地提炼思考碎片,催生灵感,更好地激发创造力。
二、如何催生灵感和提炼思考碎片
思考和灵感就像一对孪生子,我们经常在思考中催生灵感,在灵感深入思考,得到更多的启发;就像酒精一样,思考也需要一个发酵的过程,来催生灵感。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成熟了的主题,会自动走向你。”
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沉睡的力量,说明在思考事物的时候,无心之境才是最佳状态。
有些谚语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快就是慢等,都说明了我们对一件事如果过分关注,那么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结果也是事与愿违。
考虑问题也是如此,如果一直死盯着一个问题不放,或者太执着于眼前的事情,那么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胶着状态,本来可以萌芽的灵感也无法萌芽了。
所以,要学会暂时地放下,给事物一段自由发展的时间,而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内心放松自由地舒展,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让内心区域平静和稳定,也更容易催生出灵感。
作者特别举例了睡一觉之后的清晨,往往更容易在脑海中催生美妙的灵感。
除了沉睡以外,作者还引用了欧阳修推崇的“三上”法,即自己最能够产生灵感的三个时段:马上,枕上和厕上。被称作“三上”。
另外还有“三中”:忘我之中,散步中,洗浴中。马上就对应了我们现在的上下班路上,枕上就是清晨醒来时。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思考中的鸡尾酒法则。即想要调出美味的鸡尾酒,调酒师要在一开始就抑制住小小的自我,应想方设法将美好事物以容易的形式结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调制出美味的鸡尾酒。
这一法则非常适用于头脑风暴和活动创造。
组织者要抑制住自我,而去创造出一个畅所欲言的开放氛围,之后把各家之言相互对照,去思考一种新的调和状态,通过结合产生效果。这样才会产生出饱满的独创内容。
给事物一段沉睡和忘却的时间,以便在脑海里为他们准备一个可以自由组合,产生化学反应的环境;这就是思考的发酵,和沉睡的力量。
三、如何提炼思考碎片
思考和知识存在着递进过程,即信息的递进层度。
第一手信息是直接信息;第二手信息是将直接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形成知识,而第三手信息是将这些信息在同类型中再做一次升华。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内容的丰富程度到让人应接不暇。在我们每天接受和学习的信息中,如何真正地通过高效提炼出思考碎片,进而沉淀成我们的知识体系,进而内化成我们的行为和习惯,进而迸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新呢?
如果系统收集碎片化的素材呢?作者给我们列举了多个方式来整理信息:
碎片收集,制作剪报本。
就是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剪切贴到简报本上,或者分类别放到不同的袋子里,做好保存工作;当整理的内容比较多了,也要筛选,时常整理,删繁就简。
2制作知识卡片和读书笔记。
卡片要注好出处,和拟一个题目,做好整理和保存;做笔记时要挑重点的内容出来记,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勾画出自己想法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读书笔记 可根据标题归纳做成一份索引。
3积读法。
就是把书收集起来,然后逐一攻破的方法。是有目标地“一不做二不休”式独门读书法。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参考文献,穷尽地去收集,然后从头开始阅读,一本一本地积累。
4随时记手账、笔记。
及时把自己突然涌现的想法思路记下来,这也避免灵感流失的好方法。
5运用递进笔记本。
指在原有的手账,笔记本上的思考,想法再次转移,迭代,更新。在原有的笔记本上补充新的想法,形成一个新的笔记本,这就是递进笔记本。
“思考的整理,就是让处于初级阶段的思考爬上抽象的梯子,让他不断地前进。”
四、如何活跃激发思考的创造力
所谓思考的整理,就是如何更巧妙地遗忘。
——(日) 外山滋比古
我们该如何保持思考的活跃度呢?即进行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呢?
答案就是三个字:断舍离;即整理大脑,学会遗忘和舍弃。
在这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多时候不缺知识,不缺技能,缺乏的是筛选,整合,舍弃;即“做减法”的智慧。
“我们常说:在年轻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是要做加法,但是当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
“思维的整理,是要根据个人的关注点、价值观以及兴趣不断地层层过滤和筛选。”
如何整理,思考,留下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和素材,进而通过头脑的思索和升级,进而迸发出新的灵感和创造力,碰撞出很奇特的化学反应,这件事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所以,我们要保持活跃的思考,就要学会舍弃和遗忘。
不断对我们存储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检查,慎重地扔掉一些临时性的东西,注重知识领域的深度积累,使这些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力量;在特地的场景一旦遭遇灵感碰撞时,就能诞生出无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结语:思考和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人类能够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就是因为思考的创造力。无数的科学家,伟人,都是因为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才取得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
让我们跟着《思考的整理学》,运用正确的方法论学会系统地思考和整理,根据自己的知识圈领域选择性地遗忘和舍弃。
习得如何有效整理杂乱的想法,从而保持自身思考的精度、纯度和深度,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拿出有见地,有创意的想法,去挑战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愿思考的整理学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思考和整理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文丨攸宁微笔记
图丨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爱阅读 爱写作~
微博:后浪写作教室
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当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