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新民健康”,轻松关注我们
春天不仅过敏高发,也是哮喘横行的季节。春季早晚温差较大,空气中植物和花粉增多,呼吸道感染开始增多,继而诱发哮喘的发作。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一般表现为气促、胸闷、喘息、咳嗽,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危害健康。
春季怎样预防哮喘?
1. 坚持锻炼
预防哮喘除了饮食之外,还要加强运动锻炼,多运动不仅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强身健体,还能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哮喘患者要尽量挑选温和的散步、游泳、太极、慢跑等运动,切忌运动过于激烈而诱发哮喘。另外,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以防风寒侵袭,引发呼吸道感染。
2. 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是诱发哮喘的另外一个原因,而今到了杨絮柳絮满天飞的时候,易过敏人群出门尽量带好口罩,远离过敏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人是对某种事物、药物和环境过敏,一定要注意远离。另外,养宠物的家庭要注意及时清理动物的毛发和粪便,一些细菌和病毒常会寄生于此,要注意保持卫生。家中的被褥、床单也要定期晾晒和换洗,防止螨虫接触人体引发不适。
3. 防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哮喘发作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哮喘患者初次患病的诱因95%以上是呼吸道感染。预防哮喘,首要工作就是预防呼吸道感染,除了加大饮水量、保持身体水分之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彻底洗手、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尤其要注意远离患病人群。
4. 心态积极
心情关乎健康,春季养肝需要疏泄,要注意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防止不良情绪堆积引发淤堵,诱发哮喘。
5. 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
饮食养生是春季养生的关键环节,因为天气干燥易上火,平时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同时注意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像蛋黄、猪肝、韭菜、南瓜、西红柿、大枣等食物不仅能保护气管的上皮细胞,还能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对于提高气管的抗过敏能力也有很好的帮助。
专家提醒,哮喘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哮喘发作前通常会有鼻子发痒、打喷嚏、干咳等先兆症状,如果这种情况短时间内有好转就可以不用注意,一旦发展为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就要马上入院治疗。
春季除了哮喘,由于气温回升,机体免疫力下降,一些常见的流行病也要提高重视,比如:
1. 水痘、疱疹
带状疱疹是让人非常头疼的春季皮肤病,它的可怕之处是,虽然看起水疱发生在皮肤上,实际上却是一种神经疾病,痛感极强,患者常常痛不欲生。儿童感染病毒则多会以水痘的形式表现出来,发病前多为发热、头疼、腹痛等症状,一两天之后会在全身范围陆续出现红色的皮疹,一些患者甚至口腔黏膜上也会有红疹出现,患儿非常难受。而且,水痘的传染性极强,患病之后一定要居家隔离,直至皮疹痊愈结痂脱落。
2.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或者其他腺体的肿大,发病原因多是腮腺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要注意保持距离,不要接触患者的飞沫、唾液、呕吐物,腮腺炎患者多是一侧腺肿胀,之后变成双侧肿胀,一般一周左右可以消退。腮腺炎不仅会诱发头痛、发热症状,还会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一定要及时处理。不过,腮腺炎是终身免疫的,一旦得过一次,终生基本不会再得第二次,要正确认识莫惊慌。
3. 流感
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感,是春季常见的多发病。春季流感一般发病比较突然,且常伴有发烧,病程为3到5天,症状多为肌肉酸疼、头疼、乏力,儿童则多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感本身不可怕,一般通过用药几天就会过去,但是流感引发的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却是非常危险的,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死亡。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发现类流感的症状要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不要擅自用药,防止产生副作用或延误病情。
4.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红眼病”,这种疾病多发在青少年群体中,一般为细菌、病毒或者过敏所致。急性结膜炎患者通常眼部发痒、灼热、有异物感,同时,眼睑红肿、流泪、白眼珠充血、结膜下出血,不过,这种眼疾通常不影响视力。预防红眼病,首先要注意用眼卫生,不用手揉眼睛、不过度用眼,一旦发现患有红眼病,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切不可随意用药。
春天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和远离疾病,首先要做好防护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多锻炼,另外,要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早睡早起、科学饮食,这样才能远离疾病困扰、保护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