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但如果孩子总是做出“让人讨厌”的举动,恐怕家长脾气再好也会变得没有耐心吧。
一位宝妈跟我诉苦说,人真是“柿子专挑软的捏”,连小孩子都是这样。
就拿她家娃来说吧,明明她下班了非常累,回到家就想先在沙发上坐一坐歇一歇。结果呢,一回家自己娃就扑过来,你说要是亲热一下也还好。可孩子一见到她,就开始了“作精”模式。
一会儿让妈妈给读绘本,读完这本立马拎出来下一本,中间还不能有停顿。要是她离开喝个水,孩子就撒泼哭闹。
一会儿又让妈妈陪她搭积木,眼看积木快倒了宝妈扶了一下,不得了了,孩子又开始哭闹,说妈妈坏,妈妈把她的房子“毁”了。
孩子的举动让这位宝妈十分困惑。她寻思自己对孩子一向温柔体贴,孩子没理由总对自己发火。
但奇怪的是,孩子对家里其他人都没这样,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带她,她都是乖乖的,让干啥就干啥,特别让人省心。
怎么到了妈妈这里就不行了,就知道“欺负”妈妈?
其实,孩子的这种“讨厌”举动,正是爱妈妈的表现。宝妈可别因为自己的误解而委屈娃。
只在你面前无理取闹,仿佛故意在给你添堵
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不是跟文章开头,那位宝妈自家娃的情况很像?
如果家里有娃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是挑人“欺负”的。有的是专门“欺负”带她的爷爷奶奶,也有的只会“欺负”妈妈。
但其实这里有门道。孩子只会在他最亲密的人面前“无法无天”。
这个最亲密的人,不一定是带他时间最长的,但一定是他在心理上感觉最亲密的。也就是他最爱的那个人。
正因为孩子最爱这个人,他会把这个人当成自己的情绪避难所。把所有的坏脾气都朝这个人发,因为他十分笃定,即便自己再无理取闹,这个人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包容他、爱他。因此他不怕。
而这个人,大多数时候是宝妈。
心理学上说,妈妈要当好孩子的“情绪容器”。
意即不管孩子朝妈妈发泄什么样的情绪,是愤怒也好、悲伤也好、恐惧胆怯也好,妈妈都要保持情绪稳定,把这种强烈的情绪接过来,在自己这里调和一下,然后平稳地传送给孩子。
这样,本来在孩子这里接不住的强烈情绪,就通过妈妈的情绪过滤,变为孩子可承受的情绪了。孩子就能继续健康、快乐地成长。
说得白话一点,不管孩子在妈妈面前怎么撒泼打滚或者无理取闹,其实他不是真的想要为难自己妈妈,而是自己承受不了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妈妈做出了接纳的动作,孩子就能很快平静下来。
因此,当孩子在其他家人面前老老实实,只对着你一人各种无理取闹,其实他并不是要“惩罚”你,而是因为最爱你才无所顾忌。
晚上总是很晚睡,怎么催都不行
有位妈妈总为自家娃睡觉晚而发愁。原来,她平时下班晚,一回到家就快9点。小孩子需要早睡,她也给孩子规定了睡觉时间,最晚9点半。但儿子总是不肯去睡,有时候即便困得直打哈欠也不肯去睡。
为了让孩子早睡长高,她跟孩子各种拉扯,心里别提有多烦闷。
我一听就明白为什么了,告诉她“这是孩子想让你多陪陪她,她舍不得早睡”。郁闷的妈妈瞬间感动了。
如果你家娃也有这种情况,那还是多陪陪她吧。在孩子睡前,跟孩子聊聊天、共读绘本,或者跟他做些小游戏,都能让他得到陪伴。孩子需要的陪伴被满足之后,他会自愿去睡觉的。
【你家娃有哪些你“忍不了”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