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第一次提交工资确认表到昨天最后截止,中间有着半个多月的运作时间,但大多数存在问题的俱乐部都耗到了最后两天才陆续召集球员开会、签字,这其中有需要筹措资金甚至是寻找新投资方的原因,但也有“用紧迫换妥协”的考虑。于是,2月的最后两天,一幕幕“生死时速”在各地上演,有的化险为夷,有的则功亏一篑。但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过程都是曲折与艰辛的,即便是最终顺利过关的俱乐部,也不是所有人都痛痛快快地签字。一些拒绝签字的球员也成为了球迷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被打上了“XX罪人”的标签。只是,他们的选择有错吗?
陕西长安竞技球员麦思劲在微博上公开讨薪。据传,陕西长安未能在截止日前收集齐全部签名,能否继续征战中甲还不得而知。
自从中国足协将上赛季的工资确认表当做最重要的准入标准之后,原本应该成为保护球员正当利益的工资确认表就变成了欠薪俱乐部和球员之间的博弈工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辽足,肇俊哲就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怒斥俱乐部每一次都用“恐吓+情怀”逼迫球员在欠薪的情况下签字。忍无可忍的球员在2020赛季准入前选择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集体拒绝签字,最终,俱乐部选择铤而走险,伪造球员签字以谋求新赛季准入。当然,这件事很快就被球员发现并向中国足协进行了举报,辽足就此解散,结束了66年的光辉历史。
“欠了一年的工资,一年啊!我们是无情的人吗?我们一直在很努力的踢比赛,踢好比赛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做好了我们的事,却没得到任何应得的,还要以违法的方式替我们签字,错的难道是我们?”辽足解散后,选择向足协举报的球员成为了部分球迷嘴中的罪人,对此,一位球员无奈的说道,“就算我们今年不和足协反应,明年球队能解决这么大的资金问题?不可能了。”
令人意外的是,辽足的解散并没有警醒其他欠薪俱乐部,反而成为了他们逼迫球员签字的例子。这个冬天,不少出现欠薪问题的俱乐部都是这么说的——签字吧,只有签字俱乐部才能活下去,只有俱乐部活下去,欠你们的工资才可能补上。否则,就像辽宁那样,俱乐部解散了,你们一分钱也得不到!话虽然刺耳,却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辽足解散后,球员一年讨薪无门的窘境早已广为流传。甚至某些已经得到有关方面赞助,可以补发欠款的俱乐部,也将补发工资的日子定在了3月1日,背后的含义不言自明。于是,很多只拿到了部分欠薪,甚至一分钱都还没拿到的球员,也都选择了签字。
当然,也有人不愿意妥协,而这些人大多是合同已经到期,或是常年在俱乐部得不到重用的球员。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讨薪的刘建业。在一切都还处于传闻阶段时,正是他的发声让苏宁危机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刘建业当时表示,他一直在和俱乐部联系,询问何时能够解决欠薪的问题,但始终没人回复他消息。直到1月30日,某位俱乐部人士才给出了回应,表示希望他能理解俱乐部目前的困难。此外,俱乐部曾补发过一个月的工资,但仅限于苏宁一线队报名的球员,并不包括外租泰州远大的他。
再比如,最终压哨提交了工资确认表的重庆,直到27日深夜仍有一名球员没有签字,他就是人称“喝水哥”的门将隋维杰。据爆料,尽管从政府那里拿到了5000万“救命款”,但这些钱仍不足以补足全部欠薪。于是,俱乐部向球员提议,先补部分欠薪,再打一个有法律效力的欠条,等准入资格搞定之后再慢慢付清。这样的条件对于那些有合同在身的球员来说,尚可以接受,但对于合同到期,且已经明确不在俱乐部留用计划之内的隋维杰来说,却充满了不确定性。于是,他要求要么全部付清,要么和自己续签一份“1+1”的合同,否则不会签字。僵局一直持续到28日才算解决,隋维杰最终选择了签字,只是不知道,是俱乐部补清了欠款,还是选择了续约。
也有球迷力挺隋维杰的做法
不出意外,刘建业和隋维杰成为了部分球迷的“眼中钉”。苏宁宣布暂停运营之后,就有江苏球迷表示,“终于遂了刘建业的愿了”,“这盛世如刘所见”;重庆球迷对隋维杰更是口诛笔伐,认为其“球品人品都有问题”,甚至部分媒体人也力挺俱乐部,声称“不能向某些人妥协”……但从上面的表述也能看出,两个人并非无理取闹,俱乐部在处理问题上也都存在着不妥之处,据理力争,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难道也有错吗?换位思考,如果是你被拖欠工资,且公司的未来已经与你无关的情况下,你又该如何选择?“为了XX足球”、“XX不能没有足球”,这样的话谁都会说,但如果说这句话的代价是放弃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又有多少人能喊出口呢?
觉得小编写得好的,请拉到末尾点下在看
觉得小编胡沁的,请点三下
执笔/制作:正太叔
昊体育原创辛苦,欢迎转发,谢绝转载,注明出处也不开心
昊体育
好体育的人都在关注
您觉得球员做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