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泰州城,已被日寇全部占领。而正堂高坐的日军司令南部襄吉,正以不可置信的表情,看着那个挺着孕肚、满脸从容坚毅的女子,牵着一个6岁的女童,走进日军司令部的大门。
等女子来到堂前,南部襄吉问道:“你是何人?”只听女子怒声道:“我是陈中柱将军的夫人!我来要丈夫的人头!”
在中国艰难漫长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陈中柱将军,更是值得后人敬仰的“断头英雄”;陈中柱毕业于黄埔军校,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著名战役。
陈中柱与妻子王志芳,更是谱写了一场抗日峥嵘岁月里的生死爱恋。
陈中柱将军牺牲后,妻子王志芳孤身闯敌营,要回丈夫的头颅;那么单枪匹马的她,遭遇了怎样的磨难?在日寇的重重包围下,这个决绝坚韧的女子是否能够全身而退?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一起见证这段催人泪下的生死爱恋。
陈中柱与王志芳:患难与共的深情眷侣1906年,陈中柱出生江苏省建湖县堰东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早逝,由母亲带领几个孩子耕种几亩薄地,艰难地维持生活。
直到1927年,21岁的陈中柱经堂兄陈独真介绍,入江苏省警官学校学习;后来因为成绩优秀,又转入南京军官研究班学习,1930年结业,编属黄埔军校第六期。
南京读书期间,陈中柱经常借住在王志芳姑母家中。恰是因为这番巧合,两人得以相识。王志芳虽然出生大户家庭,但因为母亲早逝,继母不容她;对15岁的王志芳来说:意气风发、高大英武的陈中柱,无疑成为她最理想的人生伴侣。
而容貌秀丽、坚强活泼的王志芳,也让陈中柱萌生出温暖的情愫。在姑妈的撮合下,两人越走越近,最终结为伉俪。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
陈中柱满怀抗日救国热忱,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后被委任为国民政府特种团第三总队少将团长。1938年,随着国军在淞沪战场溃败,日军的兵锋从上海一路北上,直指南京。
眼看南京已是朝不保夕,当时许多国民政府要员,纷纷携带家眷前往重庆后方。彼时的陈中柱也接到了任命书,可携带妻女前往重庆,但这份调令,最终被他拒绝了。
面对上层的劝说,陈中柱的回答是:“黄埔生在国家危难时必须留在前方抗击日寇。”面对日寇的迅猛逼进,陈中柱只能忍痛,将妻女安排到陌生的重庆。
自从夫妻两人分别后,陈中柱接受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聘请,出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带领部队二千多人先驻军徐州附近;在与日寇作战中,陈中柱率领的队伍日趋壮大,到1938年中旬,已经发展到了3000余人,并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成为了国民党第五战区最精干的一支游击力量。
【丈夫牺牲,她独闯敌营索要头颅】陈中柱卓越的指挥能力,让他的名字享誉五战区。但同时他给予日寇致命的打击,也让自己成为日军的眼中刺;恼羞成怒的日寇,甚至贴出告示:悬赏五万大洋,来换陈中柱的头颅。
在最艰难的抗日战争中,陈中柱不仅面临日寇的扫荡,更面临着上层领导叛变投敌的危险。1941年2月,担任指挥部副总指挥的李长江,正式投敌;为了确保叛变顺利,他特地召集各个纵队的司令到泰州城里的西山寺开紧急会议;
等到各位将领到来时,才发现四周架起机枪,密布岗哨;而公开宣布投靠汪伪政府的李长江,更是强迫各纵队司令对着菩萨磕头起誓,跟他投敌。当时,陈中柱迫于情势,不能轻举妄动,只好也参加了“起誓”;而后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悄悄回到了自己的驻地。
此时,狡猾的李长江发现陈中柱已经溜走,立刻派出大量人马去追。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陈中柱将军对部下们喊道:我们绝不做叛徒;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新四军主动出击攻击了李长江率领的伪军数千人,给李长江造成了巨大的重创。
狡猾的李长江惧怕新四军的再度出击,便喊来了日军指挥南部襄吉的部队,希望对方与自己一起驻扎在泰州。
对于李长江的请求,南部襄吉自然是应允的;对他来说:自己也早想拿下陈中柱的项上人头。此时的泰州城已经被日寇全面占领,为了打击敌人的势力,陈中柱将军便联合新四军打游击战,多次默契的配合,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这段较为安稳的岁月中,陈中柱也和妻子王志芳再次团圆;而这份难得的团圆,竟成为两人生死离别的开始。
1941年6月初,日伪军分几路“扫荡”,包剿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坚持抗日的部队,主要矛头对着陈中柱指挥的第四纵队。由于敌人来势凶猛,第四纵队遭突然袭击,部队伤亡愈来愈多,最后被迫退到蚌蜒河一带,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当时王志芳正怀着第三个孩子,身边带着年仅六岁的大女儿红秀。她心知第四纵队已经举步维艰,但她没有吭声,只是咬牙默默跟着丈夫部队行动。随着第四纵队伤亡愈发严重,陈中柱果断下令,让卫兵杨凤将王志芳带走。
经此一别,自是生死相隔。面对妻子的痛哭,陈中柱坚定说道:“我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不管这个孩子是男是女,就取名“陈志”吧!”给孩子取名为“陈志”,便是寓意不要忘记民族危难时的报国志向。
说完这句话,这对恩爱的夫妻,就此诀别!送走妻子后,陈中柱率部下和日军激战几天几夜。
1941年6月7日,已经弹尽粮绝的陈中柱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身先士卒想去抢占日军的碉堡,最后被敌人的机枪扫射,身中六弹,壮烈牺牲。更为残忍的是:敌人割去了他的头颅,去领那五万的赏金。
当地百姓听闻陈中柱将军的忠勇事迹,不顾性命危险,悄悄安葬了他的尸体。而此时的王志芳,因为舍不得丈夫,并没有按照丈夫的叮嘱乘木船离开;而是带着孩子,躲在一家村庄的柴垛旁,等待丈夫的消息。
因为苦等不得,王志芳便安排卫兵杨凤去打探消息。可身怀六甲的她,哪里知道:满心的担忧和恐惧,终究成为残忍的现实;一场短暂的分别,她与丈夫已经生死相隔。
为了让丈夫九泉安眠,王志芳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冒死走进日军驻泰州司令部,向南部襄吉索回丈夫的头颅。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脸上毫无惧色,眼神盛放的怒火和恨意,让嚣张至极的南部襄吉大为震惊。
或许为了保持自己的嚣张气焰,南部襄吉故意问道:我如果不给你陈中柱的头颅呢?王志芳答道: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很明显,她已经做好了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了。
这个时候的南部襄吉刚刚占领泰州,为了笼络人心,只好将陈中柱的头颅交给了王志芳。王志芳带着丈夫头颅走出司令部时,南部襄吉命令所有日军列队站齐,向王志芳注目行礼。
因为局势动荡,王志芳无法将丈夫遗体送回老家,只能安葬在泰州西门外一个唐姓地主的田里。直到1987年,盐城市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将军为革命烈士,并于同年将烈士遗骨迁到盐城市烈士陵园。
至此,这位为国捐躯的断头将军,才迎来真正的安稳归宿,而他的英雄事迹也被更多人知晓。值得一提的是,王志芳生下了陈中柱的遗腹子,按照丈夫的遗愿,给儿子取名为陈志。
多年后,王志芳与儿子陈志一家移民澳洲,幸福的五代同堂生活中,这个经历大风大浪的女子,也见证了儿孙们的事业有成。
2017年11月12日,101岁的王志芳离开了人间。这个百岁老人,留下的最后叮嘱,便是将自己的骨灰运往祖国,与生死相别大半生的丈夫团聚。
这一生,她心心念念的,无非是久别重逢而已;从1941年到2017年,整整76年的时光中,无论岁月沧桑,无论生死相隔,只要还记着彼此的约定,念着彼此的过往,再迟来的团聚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