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总理因一本“弃坑”小说冲上了微博热搜,网友的留言更是让人瞬间泪目。原因是一名网友在翻阅《周恩来早期文集》时,惊喜地发现周总理在16岁时曾以“飞飞”为笔名,写了一本侠义小说《巾帼英雄》。
不过小说并未完结,只连载几期后就“惨遭停更”。于是网友们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对小说停更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猜测。1915年,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一石激起千层浪,显然周总理投身到了更伟大的救国事业,无暇再顾及小说。
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留言:
作者前去拯救中华民族了,小说自此无限期停更。今生已报国,来世再填坑。
《巾帼英雄》停更了,可他的战友们却用另一个伟大的作品——新中国,续写了结局!
拖更理由:对不起,读者们,我要去拯救天下苍生了。
每一条留言都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感动落泪。
其实这早就不是周总理第一次登上热搜了,上一次登上热搜榜,周总理凭借的是自己19岁时写的一首诗。
《无题》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写于1917年6月。19岁的周恩来为挽救危亡的中国,在众多师友的帮助下,筹集到了一笔最低限度的赴日留学费用。临行前,周总理看着风雨飘摇的国土,望着暗藏波涛的汪洋,写下了这首雄浑诗篇。
时隔百年,这首诗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是因为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这首七言绝句作为了考题,题目如下:
周总理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下面哪句诗表达了他同样的意思?
A:大江歌罢掉头东
B:邃密群科济世穷
C:难酬蹈海亦英雄
本以为周总理这首经典之作早已烂熟于诗词百人团心中,可让人意外的是百人团中竟有48人答错了,近一半的错误率,在历期节目中已经算是很高了。
3个选项都出自周总理的同一首诗,正确答案是B选项。想要理解答案,需要我们掌握这首诗每一句的涵义。
大江歌罢掉头东
起句气势雄伟,既化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引用了梁启超的诗作“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诗中所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总理此句要表达的也是他东渡日本立志救国的抱负。周总理将赴日留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砺,首句交代了自己此行的方向,唱完了苏轼《念奴娇·赤壁》的诗歌,我就要向东去日本留学了。
邃密群科济世穷
“邃密”意为“深入细致”,此句意为:精研多门学科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7年前在小学修身课上他自信地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7年后他不忘初心,再次写下“邃密群科济世穷”表明自己为寻求真理义无反顾的决心。他清楚地知道,要想成为中华民族的掌舵人,就要用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领中华民族寻找方向和光明。
面壁十年图破壁
“面壁十年”源自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西来的达摩禅师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破壁”源自《历代名画记》中南朝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传说,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眼睛,龙立马破壁而出,腾空飞出。周总理借用两则典故,是在表达自己一定会刻苦钻研学术,学成后,像破壁而出的飞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蹈海亦英雄
蹈海有两层含义:一是说,革命家陈天华曾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
这首诗虽然在1917年就写成,但是2年后,周总理为了投身祖国反帝反封建的洪流,毅然放弃了留学机会。回国前,他再次写下了这首诗送给友人。我想此刻他的心情应该更符合第二种说法,为了革命即使放弃留学的机会,也称得上是英雄!
在人生最风华正茂的年纪,周总理写下了最热血的壮志豪言。19岁周总理为理想奋不顾身的气魄,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发愤图强,砥砺前行。
一首革命的青春诗篇,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热血澎湃的爱国豪情,更有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之心。
赴日后每天13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拮据的生活饮食,周总理总是用最严苛的标准对待自己,用最热忱的胸怀关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爱人者,人恒爱之,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值得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 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