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剧能说” 可以订阅哦!
全新解锁更多好玩的版块~~~
朋友们,一定都参加过学校大合唱吧?
你们都唱的什么歌?有没有《歌唱祖国》、有没有《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对我们已经过于朗朗上口,属于读歌词就会不自觉唱成调的那种。
那么,你知道咱们的合唱比赛金曲《黄河大合唱》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第一次正式唱响又是在哪里?
我们太熟悉《黄河大合唱》了,太熟悉了,以致于有时候我们就顺嘴唱了出来,而忘了它到底代表了什么。
今儿咱就借着《百炼成钢》的镜头,通过电视剧细腻的叙事,再次回望百年来的中国,听一听那黄河的咆哮。
《百炼成钢》以单元叙事,盘点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带领我们重看旧人旧事。
那些我们听过的事和人,重新鲜活在《百炼成钢》里。
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知识点,从上海转移嘉兴南湖的中共一大、中共三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我们从小听说过的烈士,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
在《万里长征》单元看到,原来我们曾经背过的《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这样的情景。
还有好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戳人泪点。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东北军被迫流亡关内。
冼星海指挥大家合唱《松花江上》流泪,扮演者李佳航也正是东北人。
伤痛,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每个中国人的深重心情。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故土难归,山河不复,血性儿女,伤心断肠。
那便要“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
这革命路,与子同袍,有战友、有爱人,是战友、也是爱人。
革命爱情,格外动人。
后来,我们听过,毛泽东与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周恩来与邓颖超,“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在《百炼成钢》里,我们还能看到瞿秋白与杨之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秋白给之华的,没有平静安稳的生活,却是洒满阳光的新世界。
革命爱侣,拥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并为之努力奋进。
那个年代,革命者的爱情,注定是颠沛流离的。于他们来说,大爱和小爱是一体的,国与家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依相伴,共同迎接时代的风雪。
丈夫未可轻年少,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牺牲,不是成年人的专属。
《百炼成钢》让小剧看到了一群从前不知道的军人,少共国际师,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少年中国说》所写的: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勇于为革命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万里长征》单元,以《少共国际师画报》主编马胜的视角看这段历史,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万里长征路上,险阻重重,他们一直在告别。
曾经油印机很重要,要印宣传画报;磨盘很重要,要磨青稞。战士们也用生命去保护这些物资。
后来,去辎重,一件件放下,一减再减,加速行军。祭战友,死于炮火、死于艰险,接连牺牲。
撤番整编,再无“少共师”。
马胜用画笔记录一路所见和每一个牺牲的战友,盖戳印下他们离开的日子。
这世间只要有人记着,他们就不是真正的离开。
马胜是见证历史的人,见证红军长征,见证中国革命。
在历史的车轮里,努力做好一颗螺丝钉。有幸参与,无上光荣。
背后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在光影里,会场上的人们,一个个站起来,字幕打出他们的名字和年龄。
他们那时正当年,他们的名字后来闻名遐迩,成了我们仰望的“伟人”。
历史就是这样诞生,伟大出于平凡。
马胜要做的就是记录历史,帮助当时和后来的更多人知道中国红军。
最后,马胜也牺牲在战场,和那个叫云贵川的军人一样,淹没在了历史里。
我们没有记住他们具体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曾经有过这样一些勇敢的人,才有了后来的幸福生活。
一个个我们知道名字的“他”,和我们不知道姓名的“他”,共同构成了百年党史的璀璨星空。
他们为了信仰而奋斗终生,把年轻的生命、滚烫的热血投入到时代的洪流里。
《国际歌》初见,在风雪之中,为中国寻一条救亡之路。
立誓要以己身照亮中华,为革命而战。
用鲜血捍卫真理,唱一辈子《国际歌》。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大钊先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对《国际歌》所唱的信仰,至死不渝。
正是有着这样的信仰,我们的战士才会在战场上一往无前、无惧牺牲。
《万里长征》,过十四个省,越十八座大山,跨二十四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二万五千里筚路蓝缕。
《黄河在咆哮》,彰显文艺的力量。
以剧传抗日救亡,以歌咏昂扬斗志。
周总理引导冼星海做人民的音乐家,此时才明白我们现在常追求的“人民艺术家”应有之重。
《百炼成钢》以音乐为纽带,小微视角与宏观叙事并进,回望百年征程,讲述中国故事。
注意抓取历史细节,例如剧情里说到《共产党宣言》首次出版书名印成《共党产宣言》,确有其事,错印的原件正陈列于中共一大纪念馆。
单元结尾让主要演员再唱单元歌,做出小结,也做出了今人对先辈的回答。
尤其是第一单元结尾,让所有演员以角色身份齐聚,高唱《国际歌》,共享胜利的喜悦。当在剧情里已经牺牲的角色,再次出现,直戳泪点。
革命先辈能够“看见”胜利,弥补遗憾,达成了另一种圆满。
这盛世,如你所愿。
先辈曾经是为了什么而奋斗?
陈乔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周恩来:“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我们会记住,谢谢你们。
剧能说
了解更多新剧资讯,尽在剧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