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头条:
达叔也有高光时刻!化身终结者,手持雷明顿霰弹枪,帅炸天美军迈阿密号核潜艇大火被毁!肇事者嗑药烧艇,只因女友“劈腿”
近期,法国海军在亚太海域活动频繁。本月早些时候,“翡翠”号攻击核潜艇(SNA Emeraude S604)和“塞纳”号支援舰(BSAM Seine A604)在南中国海完成了一次所谓的“自由航行”,这是法国今年承认的第一次亚太巡航任务。
随后,法国海军又在上周五宣布,“雷电”号两栖攻击舰(FS Tonnerre L9014)和“絮库夫”号(FS Surcouf F711)护卫舰已经从土伦起航,执行“贞德使命”年度海训任务,这两艘军舰也将在晚些时候通过南中国海,继续维持法国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防务职责。
这还不算完!
法国海军的旗舰“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FS Charles de Gaulle R91)已经于上周日离开土伦军港,并在未来几个月中部署到印度洋上,4月份还将与印度海军进行联合演习。这次出动的法国航母战斗群还包括一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一艘补给支援舰。此外,随着法国舰队出发的还有比利时护卫舰“利奥波德”号(Leopold I F930)、希腊护卫舰“卡纳里斯”号(Kanaris F464)和美国驱逐舰“波特”号(USS Porter DDG78)。这支庞大的舰队将执行代号为“克莱蒙梭21”的军事任务,旨在地中海、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波斯湾参与为其数个月的反恐行动。
这要从法国的亚太战略说起!
说到法国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很多人会想到二战后法国在越南的遭遇,一场奠边府战役彻底地将法国军队赶出了越南。
其实法国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的利益。
从17世纪起,法国就在亚太地区设立贸易据点,18世纪加快了在亚洲的势力扩张,19世纪在印度支那地区和南太平洋群岛上建立殖民地。
虽然在二战后,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体系土崩瓦解,但如今法国仍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拥有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要知道法国总的专属经济区只有1100平方公里,这说明其海洋权益中的82%其实是在亚洲,而非大西洋或地中海。
在亚洲的法属领土人口超过了150万,法军在新喀里多尼亚、留尼汪岛、马约特岛等地均有军事基地,常驻军队超过了8000人。由此可见,亚太地区对法国的战略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戴高乐及其继任者并没有将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只是对其中的大国感兴趣。冷战结束后,法国开始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的事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亚太战略也就逐渐成为了法国外交战略的轴心之一。
反映在军事装备领域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开工设计建造了著名的花月级护卫舰。这种护卫舰并不像同时期护卫舰那样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而被法国海军称为二等远洋殖民地巡逻护卫舰,主要任务是在和平时期与低强度冲突中保护法国的海外利益,例如经济海域或太平洋上的殖民地等,主要任务包括海面巡逻、运送人员物资以及敦睦等。而何为“敦睦”?其实就是向海外属地展现法国政府的亲善和睦。
法国海军对这类舰艇的要求在于操作与维护上的简单便利、较低的训练需求与损耗、可靠的性能、购置与维持的经济性、续能航力、远洋长期独力作战能力、耐海性与成员适居性等,以便长期在远离本土的海域有效执行各种低强度任务。
法国海军的6艘花月级护卫舰先后于1990年到1994年间陆续完工,是法国对亚太事务态度转变的标志。而其中的“葡月”号则常年在亚太地区活动,并曾经巡航南中国海,穿越台湾海峡,当然在友好时期也经常到我国的沿海城市访问。
法国各届政府的亚太战略是稳定的,具有延续性的。
2013年,《法国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就指出:“亚洲的稳定和航行自由是法国外交和经济的优先事项。”马克龙在其竞选纲领中也强调:“法国外交活动的第一优先事项是保卫我们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致力于使法国在地区重大事务尤其是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
在海上安全方面,法国选择加强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合作。
马克龙在访问印度时指出,法印两国应建立“强化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新的伙伴关系首先应致力于地区安全,尤其是印度洋地区的安全,法印两国应该是该地区的“共同安全伙伴”。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马克龙强调法澳要在打击恐怖主义、保证印太地区航行自由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这种共同利益是“法澳双边关系的核心,也是两国共同努力的方向。”
为此,马克龙建议法印澳建立三边对话机制,发挥三国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核心作用,保证集体安全。2019年访问日本的时候,马克龙又建议日本加入这一多边机制框架中,将集体安全的范围扩展到了东亚地区。
2016年,时任法国国防部长的勒德里昂曾经建议在南中国海海域建立欧盟海军巡航队。2018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毁伤,法国国防部长弗洛朗斯·帕利宣布法国将与英国一起在南海某些区域联合执行“航行自由”计划。
2019年4月7日,法国海军“葡月”号护卫舰本来是受邀请参加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的海上阅舰仪式的,结果其非法穿越台湾海峡,为此中国就法军舰“非法进入中国领海”向法国提出了严正交涉,并取消了该舰参加海上阅舰式的资格。法国则在此事件后再次重申了该国坚持的“海事法下的航行自由”权利。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强调:“中方对外国舰船正常过航台湾海峡,不持疑议,同时,有关的行动须要符合国际法,须要遵守中国法律的规定。”
而就在今年早些时候,法国海军花月级护卫舰“牧月”号还被派往东海海域,并在今年2月19日与美国海军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九州海域进行了联合作战演习。
正因为上述原因,法国海军作为马克龙政府亚太战略在防务安全方面的马前卒,频繁派舰巡航亚太和印度洋。
这里我们就来看看最近三批法国军舰分别是一些什么战舰。
第一波:“翡翠”号攻击核潜艇和“塞纳”号潜艇支援舰。
“翡翠”号是法国著名的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中的一艘,又译为“绿宝石”号。该级核潜艇是各国现役核潜艇中最小的一种,也被称为袖珍核潜艇。
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法国的核潜艇发展较晚,而且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它首先发展的是战略核潜艇,这与其坚持独立的国防政策、急需核威慑力量有关。迟至1976年,法国才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级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级。
该级艇共建6艘,其中后2艘为改进型。
图片:这次打前站的“翡翠”号核潜艇,属于红宝石攻击核潜艇的第4艘。
该艇全长72米,宽7.6米,水上排水量2385吨,水下排水量2670吨,尺寸和吨位仅相当于一艘常规潜艇。动力装置为CAS48型一体化反应堆,功率为48MW,堆芯寿命25年。
该级艇最大下潜深度300米,改进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节,自持力45天,改进型为70天,编制人数70人。
“翡翠”号的武备并不强,只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一般其他攻击核潜艇或常规攻击潜艇都拥有6~8具鱼雷发射管。该艇可发射F-17Ⅱ型和L-5Ⅲ型鱼雷。F-17Ⅱ为线导,主/被动寻的,40节时射程20千米,战斗部重250千克,航深600米。L-5Ⅲ为反舰/反潜两用鱼雷,主/被动寻的,35节时射程9.5千米,战斗部重150千克,航深550米。此外,艇上的鱼雷管还能够发射SM-39“飞鱼”潜射反舰导弹,射程50千米,航速0.9马赫。全艇可以携带鱼雷或导弹共18件。
虽然核潜艇能够较长时间里都潜入海中航行,但毕竟执行的并非作战任务,而是宣誓存在的巡航活动,因此更多时候是在海面上航行。
为了保证在亚太海域航行的安全性,这次法国人也像俄罗斯人一样,在“翡翠”号核潜艇后跟着一艘“塞纳”号潜艇支援舰。
“塞纳”号潜艇支援舰是法国海军最新型的潜艇支援舰,同级共4艘,该舰于2019年刚交付法国海军使用,主要用于海外部署时候的海上救援作业。从外形看,该舰采用的是民用远洋拖轮的样式进行设计的,艉部有宽大的作业平台,舰上还有一具大吨位克令吊。为执行潜艇救援作业,该舰还携带有诸如深潜钟等水下救援设备!
目前这两艘舰已经驶离土伦军港,正在前往亚太的航路上,预计将在太平洋执行为期3个月的任务,并将与美日舰艇在5月份举行联合军演。而按照法国海军公开的航行路线,这两艘军舰将两次进入南中国海海域。
“雷电”号是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第二艘,法军将其称为两栖投送指挥舰。该舰是法国第一种平甲板型两栖攻击舰,能够携带大量直升机和车辆,并能够实施立体登陆作战。
说到西北风级还与中国有些缘分,在前些年中法关系融洽的阶段,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西北风”号和“迪克斯莫德”号先后来上海访问,笔者也有幸两次迎接,法国海军三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中还就剩下这次来的“雷电”号此前没有机会接触。
而那时候中国的075型两栖攻击舰还没有设计,西北风级的设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后来还按照西北风级的样式设计了外贸型两栖攻击舰。当然现在075型两栖攻击舰无论是吨位还是作战性能都已经远超西北风级。
这是一种重视远航能力的轻型护卫舰,甚至可以看成是花月级护卫舰的升级隐身版。其满载排水量3600吨,广泛使用了低可侦测性隐身技术,与传统设计相较更加简约的上层建筑和成角度的舰体侧面设计,外观简单整洁,配合现代化的电子系统,成为1990年代后新一代护卫舰的代表之一。
拉菲特级护卫舰本来预留有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但由于成本问题最终没有安装,只是使用相对老旧的“海响尾蛇”舰空导弹,具备点防御能力。
拉菲特级其实也是中国军迷的“老朋友”,曾经多次进行友好访问。与“雷电”号和“絮库夫”号的搭配一样,当年笔者在接待法军“迪克斯莫德”号两栖攻击舰时,同行的就是一艘拉菲特级的“阿克尼特”号护卫舰。
在“雷电”号和“絮库夫”号起航不久,法国海军的旗舰“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就带着一票小弟涌向了印度洋。
“戴高乐”号是世界上除美国外唯一的核动力航母,不过其动力只有61WM,比起美国10艘尼米兹级均为191WM,“戴高乐”号有十足的霸王硬上弓之感。2018年前,“戴高乐”号完成了最近的一次大修,主要进行了核燃料更换;更新船电和法国军方的新信息处理系统;安装新型雷达和被动红外跟踪与搜索系统;更新舰载机保障设施,安装光学助降系统和弹射器保养以及航行管理系统的升级等。
之所以要进行这次大修,还有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戴高乐”号在一次航行时居然将螺旋桨给掉到了海中。这次让法国海军这唯一的一艘航母出来秀,可谓是勉为其难!
“戴高乐”号的主要任务倒不是来南中国海,而是在印度洋上与印度海军进行合练,妄图为印度撑腰。舰上搭载的“阵风”舰载战斗机也与印度采购的“阵风”空军型战斗机同宗同源,向印度展示“阵风”战斗机也是为了能够在印度未来舰载机采购项目中能够独中鳌头!
此外,至于跟着“戴高乐”号的一票驱护舰,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型号和舰名,但估计应该有法国海军的高端战力——阿基塔级大型护卫舰。
法国海军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将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派遣了三波次的舰艇,要知道过去法国海军每年也就在该海区进行两次巡航,而且一般都派的是花月级轻型护卫舰来显示存在,属于打打酱油的级别。
而今年一开年就来这么一出,又是核潜艇、又是两栖攻击舰,后面还有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压阵,似乎是压上了全部身家!其实这反而是显示出了法国海军的困境。
因为法国离亚太和印度洋实在是太远,法国海军的实力本身又不像美国海军那么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更是薄弱,并不能全面参与维护地区和平的军事行动,要实现法国政府的亚太战略,只能够从本土的土伦军港一波波地向亚太“调兵”!
而简单的巡航居然要出动法国海军旗舰“戴高乐”核动力航母和仅有的三艘两栖攻击舰中的一艘,这将影响到法国海军在其他利益相关区域的兵力存在。
美国的印太战略奉行的是“美国优先”的原则,以实力求利益,在关键问题上强调的是美国的利益优于同盟的利益,优于其他地区国家的利益,其越来越明显的单边主义趋势给印太地区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隐隐压制其他大国,包括欧洲英法盟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与之相反,马克龙和法国政府始终支持的是全球化趋势,强调多边主义和贸易开放,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也时有批评。法国舰队的到来可能正是趁着美国总统换届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期,来到亚太和印度洋展现存在,这有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相对于美国海军在印太区域的强大实力,法国海军的远征舰队们显然要薄弱得多,缺乏“硬实力”,难以支撑马克龙政府的战略打算。法国也注定不会成为印太区域内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国家,其海军的“自由航行”并不会取得太多的成果,一不小心甚至可能会沦为美国人的打手或炮灰!
欢迎到喜马拉雅来听“虹摄库尔斯克”
喜马拉雅官方与“虹摄库尔斯克”合作推出!
每天早上7点更新
想读懂世界局势,先了解军事历史。
本专辑由知名军事作家虹摄库尔斯克作品授权改编而成。囊括国防发展、战史揭秘、装备解读、军情热点等多个板块,每天五分钟音频解读,让你轻松成为军事知识达人。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改编播讲:非星凡文化
点击原文链接可进入喜马拉雅收听,或进入喜马拉雅搜索关注“军事历史大讲堂丨虹摄库尔斯克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