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丽萍来说,这其实已经不是她第一次面对“为什么不生孩子”的质疑了。
早在几年前,就有记者问过52岁的杨丽萍:“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
而她给出的答案,让人听了颇为敬佩: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在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舞蹈的艺术家看来,活着,就是为了感受生命;艺术,即是为了表现生命。
至于孩子嘛,舞蹈作品就是她的孩子。甚至连爬行在大千世界中的一只蚂蚁,都可以是她的孩子。
说出这番话的杨丽萍,似乎和她的外在气质有高度的一致性。
喜欢的人,觉得出尘独特;欣赏不了的人,会觉得妖气怪异。总之就是不接地气儿,离人群很远。
但是,世界音乐菌这两天翻到杨丽萍34岁时上综艺节目的视频,才发现,当年的她和这些年大家印象中的她太不一样了!完全就是亲切又温柔的邻家姐姐啊~
彼时是1992年,杨丽萍受邀赴中国台湾参与《综艺万花筒》节目的录制:
那时的她刚刚成名,满脸都是胶原蛋白;绿色的西装衬托出立体的直角肩;细弯眉、淡烟熏、红唇的港风妆容,凸显出精致的五官;下了舞台的杨丽萍,今天看来也绝对是走在最前端的时髦精!
30多岁的年纪,20多岁的精气神儿,一颦一笑令人如沐春风,随便的一个表演动作都很生动到位。不得不让人感叹,有些人确实就是为舞台而生的。
有位叫做肖全的著名人像摄影师,不知道大家听过没?在八九十年代,他用照片记录过很多文化精英的生活影像。
在他的镜头下,杨丽萍每个不经意的瞬间都自带抓人的表现力。即便只是随意往身上裹块布,也难掩清冷的性感。
用肖全的话来说是,杨丽萍的身上有股仙气,而且很有灵性。
当时,这个白族姑娘初来北京没多久,满心都是对梦想和未来的憧憬。
受老天爷眷顾,天赋过人的杨丽萍虽然没有科班学舞的经历,却在13岁就进入了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等到20出头的时候,她参与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获得了云南省表演一等奖。凭借出色的表现,她又进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
1988年,杨丽萍第一次出现在春晚舞台,用《孔雀舞》一鸣惊人。
脚踩执着的舞步,这些年她从深山踏入北京,又旋转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大概是从小和大自然紧密相处的缘故,杨丽萍一向如风般洒脱。她从不在意世人的目光,也不在意约定俗成的规矩。
在歌舞团的时候,人家都忙着练芭蕾基本功和样板戏,她认为这种练法束缚了自己的天性,就拒绝一起练习。
但她可没偷懒。只是选在夜深人静时在练功房按自己的方式练舞,一跳就是一个通宵。
杨丽萍常年都留着5厘米左右的长指甲,并且把它们涂成了莹白色;她常年带着帽子出现在演出的场合,以至于被人觉得过于特立独行。
其实,这一切细节都是出于对舞台的尊重,而非个人的怪癖。
留指甲,是为了舞蹈时的手部线条更加流畅生动;戴帽子,是因为自知年华已老,只想把最美的自己留在舞台上。
艺术圈里能登峰造极者,都有个共同点——自律。
杨丽萍是极其自律的人。
几十年来她从来不吃米饭,早上喝盐水或普洱茶,午餐只吃一点点肉,晚上充其量吃个苹果。曾经有个杨丽萍参加饭局的视频,她全程居然只吃了一个玫瑰花。
更夸张的是,她也曾考虑过要孩子,但听到医生说想要怀孕必须要让体脂率到达20%之后,她果断放弃了。为了舞蹈呈现的美观,她必须保持超低的体脂率。
所以,她为此割舍了做母亲的权利。
有人把它称之为一种“牺牲”。但杨丽萍视这为一种自由选择,没有不甘没有无奈。
▲杨丽萍1993年接受台湾台视采访
如今的她,依旧活跃在自己的舞蹈世界中。有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春之祭》全球巡演,也有面朝洱海烹茶赏花的沉淀时光。
社交平台上,总有人讽刺她是明日黄花,也有人对她的生活态度品头论足。她不计较不辩解,只把答卷交给舞台。
▲杨丽萍舞蹈合集
猛兽总喜欢独行。喜欢独行的杨丽萍,是一只美丽的猛兽,是在灯光下开屏绽放的孔雀。展开的羽翼,尽是人间最美风景。
人类一生的功课,是如何与他人相处。而这位云南白族姑娘,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且一生都在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
这大概也是她为何看起来总是冷冽寡言的原因,因为她把想说的那些话都诉与了自然。
不管怎样,只希望她未来能健健康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