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4个指标都控制“完美”,恭喜,尿毒症没那么稀罕你
血肌酐的升高标志着肾脏功能已经存在明显的下降。如果肌酐刚刚升高的患者,基本上处在肾功能不全到肾衰竭之间的阶段,肌酐超过400的患者,多数已发展到了肾衰竭早期阶段。不同阶段的患者治疗目标固然不一样,仍处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重视阻止肾衰竭的发生。而已经发生肾衰竭的患者,则要重视尿毒症的袭击。肌酐升高后再重视保护肾功能其实已经有点晚了,要延缓肾衰竭的进程,此时需
血肌酐的升高标志着肾脏功能已经存在明显的下降。如果肌酐刚刚升高的患者,基本上处在肾功能不全到肾衰竭之间的阶段,肌酐超过400的患者,多数已发展到了肾衰竭早期阶段。不同阶段的患者治疗目标固然不一样,仍处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重视阻止肾衰竭的发生。而已经发生肾衰竭的患者,则要重视尿毒症的袭击。肌酐升高后再重视保护肾功能其实已经有点晚了,要延缓肾衰竭的进程,此时需
肾病发生后,需要吃一辈子药吗?这是不少肾病患者所担心的问题。肾病病程发展周期比较长,对部分病情稍微严重,存在肌酐升高、血压高情况的的患者,病情往往控制速度较慢,需要长期用药。而对处于肾病早中期的患者,症状较快也好控制,尿蛋白、尿潜血等指标经过系统治疗后大部分可恢复,肾功能监测持续稳定,一般可以考虑缓慢减药甚至停药。其实长期服药并没有那么可怕,有药可用说明白病
肾脏相关的指标,主要有2类:一是肾功能标志物,查肾功能经常查到,比如血肌酐、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甚至尿酸也算半个肾功能指标。二是肾损伤标志物,是肾脏在受损后释放的物质,这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这两类指标名字相似,有啥区别?不都是提示肾脏发生病变的指标吗?他们确实比较像,但也确实有本质区别。从名字上来看,肾功能标志物,代表的是肾脏的
慢性肾病发展进程较慢,使得在维持过程中肾功能时刻处于安全与危险之间徘徊。那么,在长期治疗及监测病情的发展中,如何保持肾功能的持续稳定是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目前在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方面,尚缺乏一些特异性药物,让一些肾友感到十分揪心。但其实肾病治疗中并非没有“护肾好药”,而是它们的作用往往被弱化了。今天介绍的这两个“主角”,并没有太多主角光环,也是大家的“老熟
“医生,血肌酐高了怎么办?是不是早晚尿毒症会透析呀?”经常有肾友留言询问相关的问题。提到肾病,很多人会通过血肌酐来判断肾功能的好坏,且血肌酐升高会首先想到尿毒症的问题。有些肾友刚刚查出肌酐升高,医生就建议进行透析,通过透析指标是降下来了,但其实肾功能反而是损伤了,肌酐的下降也只是暂时了,过不了多久会反弹甚至更高,反而是耽误了肾小球修复的时机,导致病情最终严重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肾病,占慢性肾病类型达到45%-50%,10个肾友2-3个是它。对于IgA肾病,可以通过病史采集,尤其是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后72小时内出现肉眼血尿的肾病,并配合抽血检测IgA/C3比值,这些远远不够,还要根据肾友们病史、症状、体征、相关检查数据综合分析肾友们的病情。IgA肾病发展成尿毒症,有的人10年、20年,肾功能依然正常运作,有
肾病预后的好坏常与尿蛋白挂钩。通过尿蛋白漏出的情况,可以及时判断肾功能是好是坏。一般尿蛋白分三种情况:少量蛋白尿、中等蛋白尿及严重蛋白尿。对应的指标如下:少量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g;中等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3.5g;严重蛋白尿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尿蛋白既是反应肾功能的“金指标”,又是加剧肾衰竭的“祸首”之一。一般来说,尿
慢性肾脏病有数十个病种和数百个亚型,其进展速度、治疗难度千差万别。但无论是何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最后都是一个结果——纤维化。啥是纤维化?我们肾脏本身有正常的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平时很听话,乖乖地支撑起肾脏的结构。当肾脏受损加重之后,它们就不听话了。这个时候,成纤维细胞会转化为坏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这是纤维化的过程。肌成纤维细胞不仅会向心性收缩(
部分肾友们的潜意识认为肌酐越高意味着肾功能损伤越严重,离尿毒症也越来越近,心里万分焦急的想要用药将肌酐降下来。虽然目前降低血肌酐并没有特效药,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把肌酐降下来。引起肌酐升高的因素,除了肾病的缓慢发展,也存在一些急性因素。降低肌酐需要主要三个方面:1、服用药物快速降低肌酐值。肌酐本身就是身体的毒素,肾功能受损后,可以通过加速肠道代谢排毒,降低肌酐指
肾病治疗会用到多种药物,包括中药、西药、中成药等三大类药物。那么,病情最终的治疗结果好坏,与用药情况有直接关系。有少部分患者,可能病情也不是很严重,但依然慢慢发展到了肾衰竭,就是在用药上走了弯路,耽误了病情治疗。那么,这么多治肾药究竟该怎么样,怎么记得住?今天就来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些降蛋白药会升肌酐,服了必须定期复查!尿蛋白是肾病典型症状之一,预防肾衰竭必须
血肌酐是慢性肾病治疗中的“明星”指标,不少肾友常把肌酐的高低作为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尺”。肾病发展到中后期,血肌酐对反应肾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判断尿毒症的标志性指标,也因此部分肾友觉得只要把肌酐降下来,就能远离尿毒症。实际上并没这么简单,单纯的控制肌酐的稳定,主要是能起到减轻肾脏负担的作用,但不足以彻底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归根结底,血肌酐升高是肾功能
许多肾病朋友的肌酐处于80-140之间,很疑惑:“我肾功能到底有没有受损?”若是一直盯着血肌酐看,看来看去,也搞不懂自己的肾功能到底有没有受损、受损到什么程度。因为血肌酐不准确。准确检测肾功能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今天就来谈谈:怎么才能准确知道自己的肾功能?肾功能其实有多项功能,今天只说滤过功能。双肾有200多万个肾小球在滤过血液,若是我们有条件在肾脏中置入2
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有许多: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等等,那么肾病患者拿到肾功能化验单后,应该看哪项指标呢?绝大多数患者会关注肌酐。其实这并不是个好习惯,肌酐不是衡量肾功能最好的指标。这些指标都代表什么意思?我们一一来看。先说尿酸:不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尿酸受饮食和排尿酸能力的影响很大,比如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浓度很高。虽然肾衰竭患者也会出现尿酸升高,但由于肾
关于尿蛋白的治疗,许多患者都是这样问的:群演1我蛋白**,潜血**,该怎么治?或是:群演2我肌酐**,还能治好吗?。。。。。。医生医生看到这样的问题也挺无奈的,因为蛋白高、肌酐高是肾病的普遍现象,可能肾脏受损不同、治疗也千差万别的病人,却有同样的蛋白加号,同样的肌酐范围。单靠几个表面的指标很难诊断,所以医生经常说:balabala…XXX…需要你进一步诊断病
肾病进展得快慢,主要是看肾功能下降的速度,评估肾功能的好坏,不同阶段反应的指标有差异。肾病早中期典型的包括尿蛋白、尿潜血、红细胞、白细胞、尿蛋肌酐比等等,以尿液检查相关指标为主。病情后期,肾脏受损过半相对严重,除了尿液指标,全身血液环境流通较差,血液相关的比较典型异常指标,如血压、血肌酐、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这些指标有些既是反应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也有些
肾病应对大量尿蛋白的情况,目前主要是两种方法:使用激素消除炎症,免疫抑制剂增强免疫效应。这两类方法普遍适用于多数类型的肾病,包括继发性肾病和原发性肾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的类型。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搭配在肾病界已经纵横多年,降低尿蛋白的治疗有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副作用的危害、停药后容易反复等,让一些刚发现病情的病友不愿意轻易尝试激素。肾病长期治疗过程中,坚
想先问大家个问题:你对于你的病情了解多少呢?肾脏病的发展比较复杂,按照肾功能的发展可分为5期,从1期到5期意味着肾功能受损越来越严重,5期就是尿毒症阶段。且肾脏病在每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有差异的,随着病情的进展,还会陆续出现很多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钾症等等。因此,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情况,提高自身警惕性,对于配合医生治疗和延缓病情有很大帮助。想
肾病发展治疗的过程,基本上处于三种情况:长期维持稳定、缓慢发展、急速恶化。多数患者处于第一种情况,发现病情后及时进行治疗,长期维持病情不成问题。也有一些类型的肾病,即使积极防控的过程中,本身会出现缓慢进展,如多囊肾、糖肾等,还有一些难治性肾病恶化速度比较快,如糖尿病肾病晚期、局灶阶段硬化性肾小球晚期等。处于不同阶段,预后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有些肾友觉得肾病最终
了解肾病,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临床上,通常将慢性肾病分为5期,肾病1、2期早期阶段,症状表现比较轻微,肾脏损伤也不是很严重。肾病4、5期即慢性肾衰竭的进程,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往往比早期要快。而肾病3期是整个病情发展的分水岭,检查可观察到肾脏开始出现实质性的损伤,当肾脏损伤发生持续3个月以上,一般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就可诊断称为肾功能不
肾脏病本身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如果能够及时干预控制,肾小球等细胞受损也会有所减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并不会太快。多数肾友都处于一个维持的状态,且身体情况良好。但维持病情稳定的同时,肾友们也不能忽视掉一些危险因素的存在。部分肾衰竭或尿毒症的发生,往往都伴有一些急性因素,导致病情急剧恶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较快,继而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不可逆转。其中肾病出现以下这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