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须知 微信公众号文章列表

有类宝妈做得最多却最不落好,全家人不心疼反而嫌弃

有类宝妈做得最多却最不落好,全家人不心疼反而嫌弃

48

我们常说,“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其实有时候并不是这样。有时候,付出得多,反而不落好,不仅身边人不感恩,甚至还嫌弃。有位朋友告诉我,她决定让婆婆回老家,自己辞职在家带娃。我知道她刚买了房子,经济上比较紧张,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做。让婆婆帮忙带娃,自己上班挣钱不好吗,家里负担也轻些。她摇头,说她实在受不了婆婆了。我问原因,是因为她不好好带娃吗?朋友说,正相反,她带

有种育儿理念深入人心,不富裕的家庭这样养娃,是把孩子领向绝路

有种育儿理念深入人心,不富裕的家庭这样养娃,是把孩子领向绝路

1061

关于养儿,有很多俗语。“穷养儿子富养女”这个理念算是深入人心,成了很多家长养娃的依据。当然,现在的父母觉得如今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儿子也不需要穷养,是孩子就都得富养,不必让孩子再吃自己吃过的苦,受自己曾受过的穷。为了不让孩子因匮乏感而变得自卑,很多家庭都开始富养孩子。但如果不富裕的家庭切切实实这样养娃,其实是把孩子领向绝路。老家有对夫妻在镇上摆摊做生意。因

哪些人会哭着喊着要二胎?有一条铁律,绝对满足任何情况

哪些人会哭着喊着要二胎?有一条铁律,绝对满足任何情况

488

这两天朋友很郁闷地对我说,她已经开诚布公地跟老公和婆婆摊牌了,说自己想要趁着年龄没那么大,赶紧要个二胎。谁料之前一直打太极说以后再说的两个人,这时候都旗帜分明地表示了反对。这让她十分郁闷。她问我,很多家庭要二胎,都是要么公婆催,要么老公想要,有些不想要还有离婚风险。怎么我们家情况大翻个呢?家里经济条件不差,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俩娃,这俩人明显不按套路出牌啊!我因

养娃路上父母遇到的所有难题,按照两个原则分析,都能找到答案

养娃路上父母遇到的所有难题,按照两个原则分析,都能找到答案

76

前段时间朋友和我聊天,在询问了陪娃写作业的一些问题后,她突然感慨道:当妈妈好烦恼,孩子小的时候一堆养育问题需要解决,等孩子大了,又要开始操心教育问题。感觉自己像是个救火的,孩子遇上什么难题自己就得去费劲找答案。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只要父母遇上了养育难题,按照这个方法去找答案,问题就总能解决?就好比万能钥匙一样,一把钥匙

两人离婚,男方不给抚养费,女方可否让孩子改姓?看法院怎么判

两人离婚,男方不给抚养费,女方可否让孩子改姓?看法院怎么判

1237

通常情况下,如果夫妻两人离婚,妈妈如果是带着孩子的一方,就会考虑让孩子改成自己的姓。这种想法可行吗?生活中正好有一案例。陈某和郭某是夫妻,两人离婚后由妈妈陈某带着孩子生活,作为爸爸的郭某并没有按照协议每月寄去1000元的抚养费。5年后,陈某实在受不了,心想你不给抚养费不说,孩子还跟着你的姓,便宜怎么都让你占了?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除了要求郭某支付抚养费,还要

36岁女子喜提“奶奶”身份,直言不适应,本来还想生三胎

36岁女子喜提“奶奶”身份,直言不适应,本来还想生三胎

1710

这两天在网上闲逛,看到一位目前我见识到的最年轻奶奶,36岁,孙子已经出生了。36岁这个年龄,可以说是我的同龄人了。我家娃还没上小学,人家已经有了个18岁的大儿子,7岁的小儿子,还说本来和老公商量好,等条件好一些再要个三胎,想拼个女儿,如今当了奶奶,只有打消这个念头。36岁当奶奶,可以说是奶奶届里年龄最靠前的了。这需要满足自己和儿子同时在18岁生孩子两个条件,

从赋闲在家到事业开挂,很多全职妈妈的转变,源自身边的一个“贵人”

从赋闲在家到事业开挂,很多全职妈妈的转变,源自身边的一个“贵人”

84

相信没有一位妈妈不渴望通过工作或其它方式来展示自我价值。尤其是有一定的事业心,却不得不成为全职主妇的宝妈。一位朋友跟我说,她无时无刻不想着重返职场、继续工作。但因为孩子没人带,她从生娃一下子带到孩子上幼儿园。又继续带到孩子快6岁。眼看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她也已经34的“高龄”,不知道将来重返职场还有没有竞争力,这把年纪还有没有人要。哎,要是遇上不看年龄还能赏识

45岁保姆拒绝60岁大学教授求婚,听了原因后大家赞她“人间清醒”

45岁保姆拒绝60岁大学教授求婚,听了原因后大家赞她“人间清醒”

1773

雇主和保姆之间相处时间长了,产生感情的事情在电视剧里时有发生,《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就是这么个例子。但旁观者往往在一旁嗤之以鼻,觉得保姆就是看上人家雇主的钱了,是另有所图。但还是有例外的。一位保姆在照顾雇主时,被大她15岁的大学教授看上,想要和她结婚。如果按照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这该是天大的好事了吧。毕竟,保姆配大学教授,怎么着也算“高攀”了,保姆应该会忙不迭地

有位宝妈很无语:公司允许员工暑假带娃上班,结果被举报了

有位宝妈很无语:公司允许员工暑假带娃上班,结果被举报了

1442

宝妈们都知道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有多难。除了平时的接送时间冲突之外,寒暑假孩子怎么安顿,也是个大难题。因此,如果遇到公司老板肯允许员工在孩子放假时带娃上班,那对已为人父母的员工来说,这是很大的福利了。可谁又曾想,公司的这一善举还会遭人举报,不仅要面临罚款,甚至还可能会被整顿?这不,一位宝妈就跟我诉说了她所遭遇的奇葩事。据她说,她们公司一向有“如果加班,允许员

二胎三胎家庭,父母“一碗水端平”做法多是错的,对孩子伤害更大

二胎三胎家庭,父母“一碗水端平”做法多是错的,对孩子伤害更大

644

每个父母都曾经是小孩子,他们小时候经历过的种种不公或者受过的委屈,在他们当了父母后,会发誓不让自己的孩子遇到。在多子女家庭中长大,并遭遇偏心、忽视的父母,在有了自己的二胎甚至三胎孩子后,会极力要求自己做到“一碗水端平”。因为他们自己吃过偏心的苦,会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受,尽力做到“公平”。只是,他们心目中的“公平”大多数时候做错了,反而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小美就是

为给孩子找玩伴,宝妈热心招待上门来玩的孩子,却遭邻居嫌弃

为给孩子找玩伴,宝妈热心招待上门来玩的孩子,却遭邻居嫌弃

814

人作为群居动物,永远离不开社交,即便有了孩子。甚至因为孩子,一些不爱交际的宅爸宅妈也要想办法改变、为孩子创造交际条件。我一闺蜜就是其中的一个。前不久,“努力交际”的她遇到了大大的困惑。如今不是放暑假了嘛,为了给孩子找玩伴,她热心邀请上下楼邻居的孩子来家里玩,并在家里盛情款待,结果,邻居家孩子挺喜欢来玩,可不知怎么却把孩子的父母给“得罪”了。本来见面还打招呼的

为什么有的家庭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有的则几乎不往来? 父母占主因

为什么有的家庭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有的则几乎不往来? 父母占主因

1886

生二胎或者三胎的父母,心里多少会有这样的想法:多生个孩子,将来夫妻俩走了,这世上他们还有兄弟姐妹彼此照应。但是冷眼旁观已经婚育的子女间的互动会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随着年龄增长是越来越淡的。有些家庭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旦家中年迈的父母离世,子女们就几乎断了联系。如果拿这种例子让想多生娃的父母看,恐怕他们会无语。但同时也会有人反驳:我家就不是这样。我们兄

在子女的教育上,有个极大的“思维陷阱”,父母中招坑的可是孩子

在子女的教育上,有个极大的“思维陷阱”,父母中招坑的可是孩子

238

有句话叫“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其实育儿也同理。在育儿上,很多父母心里都有一定的准则,比如“穷养儿富养女”“多读书才会有出息”等。这些准则即便父母明面上不知道,也会在潜意识里发挥作用,指导父母的育儿行动。可如果这些准则一直是错的呢?在子女的教育上,有个极大的“思维陷阱”,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但若真的实施起来,坑的可是孩子。是什么样的“思

“坚持亲子共读6年,最后发现一场空”,还在继续的宝妈们快收手

“坚持亲子共读6年,最后发现一场空”,还在继续的宝妈们快收手

368

我发现,如今年轻父母们格外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具体表现在:孩子一两岁时就买来绘本,每天睡前读给孩子听。有些用心的妈妈,还会特意将绘本演绎成故事,或者拿玩偶扮个小剧场,逗孩子开心。更有恒心的妈妈,从娃出生几个月起就开始给孩子亲子共读,一下坚持了好多年。父母们这么做,是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毕竟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强背景知识、提高理解力。功利一点说,最终

“女人啊,一旦生了孩子,事业就被葬送了”,这话你同意吗?

“女人啊,一旦生了孩子,事业就被葬送了”,这话你同意吗?

644

这两天有一位堂妹愤愤不平地说,自己上班一年后准备结婚,告知公司后主管询问有没有生育计划,而且还“十分肯定”地做出预言:这女人哪,一旦生了孩子,事业就被葬送了!她十分生气,觉得这是看低女性。况且以她好强的性子,就算以后真生了娃,也丝毫不会影响工作半分。“姐,你说社会上对已经生育的女性误解咋这么大呢?”我无语。因为,她的这位主管的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了一些,但也说出

宝妈准备给爸妈养老遭丈夫阻拦,家有独生女的父母,你们慌不慌?

宝妈准备给爸妈养老遭丈夫阻拦,家有独生女的父母,你们慌不慌?

615

老家里两个邻居吵架,一个能说一个嘴笨,眼看嘴笨的那个被说得结结巴巴无法开口,情急之下她吼了句“我不像你,仨儿子没一个闺女!看咱俩谁最后享福!”说来也怪,此话一出,之前牙尖嘴利的那位瞬间偃旗息鼓。我们好像一直对“生儿生女”有着这样的认识:生了儿子压力大,养育成本高,父母劳心费力,把儿子称为“建设银行”,意思是生了儿子,父母就要勒紧裤带,一心一意搞建设了;而生了

被滥用的“延迟满足”,误了孩子坑了家长,你家孩子还在用吗?

被滥用的“延迟满足”,误了孩子坑了家长,你家孩子还在用吗?

738

记得表妹生娃时我去看她,正说话呢宝宝哇哇大哭,一家人没有一个去抱,说是让孩子哭一会儿,锻炼一下肺活量,顺便“养养性”,免得一哭就抱,以后就被宠坏了。私以为这是“延迟满足”的开端。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延迟满足”的教育方法无处不在。孩子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家长不会立刻去买,而是需要孩子达成什么条件之后才能得到。比如孩子想要某个玩具,家长不是立刻答应,而是先设条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专家给建议:可以先结婚生子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专家给建议:可以先结婚生子

573

前段时间,一位梁姓人口经济学家在面对一个财经类频道的采访时,提起目前的就业率,说起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他给出了建议:一时间,掀起风波无数。为什么?就因为他除了建议年轻人提高技能水平之外,还说,“去结婚生子也行”。找不到工作,就去结婚生子?这种方法看似可行,不然之前怎么会有大学生没毕业就当爸当妈,抱着孩子一起拍毕业照的新闻。但如今大家好像不买帐了。找不到工

“有我没他!”夫妻俩跟大宝商量二胎事宜,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有我没他!”夫妻俩跟大宝商量二胎事宜,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924

家有二胎的宝爸宝妈们,你们当初生老二,给老大提前打过“预防针”了吗?我一朋友正在为要二胎的事情而烦心。本来她想着今年工作上稳定了下来,身体也调理得差不多了,家里经济条件也合适,就想着要个二胎。没想到,孕前检查都做了,却难过大宝关。一开始朋友曾经试探性地问过大宝“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好不好?”没想到快要上初中的大宝头也不抬起说了句“不好”。她以为是小孩子

为啥有的家庭孩子越带越轻松,有的却越带越累?问题出在父母身上

为啥有的家庭孩子越带越轻松,有的却越带越累?问题出在父母身上

1680

相信生下宝宝后,每个宝妈在感叹“这何时是个头儿啊”的时候,会有人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你:没关系,等孩子再大些就好带了。孩子一岁后蹒跚学步,操心的事多了起来,也会有人告诉你,没事,等孩子上幼儿园你就轻松了。随着孩子年龄长大,父母真的是越带越轻松吗?有的父母的确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慢慢自己操心的少了;但有的父母却觉得越带越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有人带娃,越

无爱的家庭,父母很少和娃做以下这些事,阻碍孩子幸福成长不自知

无爱的家庭,父母很少和娃做以下这些事,阻碍孩子幸福成长不自知

341

有位妈妈跟我诉苦,说她十来岁的儿子痛诉,自己在家里从来没有感受到温暖和爱,过得一点都不幸福。她听到的时候都懵了,因为自己一直是为了孩子兢兢业业地做努力啊。我发现,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很重视,却有点用错地方了。父母很关注孩子的学业,觉得孩子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其次是孩子的身体,希望孩子能长个大高个,结结实实的。但事实上,如果把孩子当做“人”来发展,孩子的心理健康更

几种带娃方式,孰优孰劣?各位父母擦亮眼睛,若踩坑误的是孩子

几种带娃方式,孰优孰劣?各位父母擦亮眼睛,若踩坑误的是孩子

1389

前段时间有位宝妈在后台咨询说,她在带娃问题上犹豫不决。原来,产假结束后她想去上班,公婆答应帮忙带娃,但因公公还在上班,婆婆坚持要把孩子带回老家。她舍不得这么小的孩子,但如果不同意,就只能辞职留在家里带孩子了。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我该怎么办。我一听就仿佛回到几年前,我生女儿的时候。那会儿我不也正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吗?估计很多宝妈生娃后,因为家庭里的实际情况不同,

来自宝妈的烦恼:婆婆不催生二胎,亲妈倒是催得厉害,让人无语

来自宝妈的烦恼:婆婆不催生二胎,亲妈倒是催得厉害,让人无语

341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跟之前比,如今催生的人减少了很多,可能跟目前大家都自顾不暇有关。但有位宝妈依然很苦恼。原因是,她已经不打算生二胎了。公婆没有帮忙带,催了一阵子之后也不再催了,可亲妈像是唐僧念紧箍咒一般,一个劲儿地催生,每次催得情深意切,声声叹息,让她十分苦恼。我问原因,她说,“因为我生的是个女儿,我妈害怕我在婆家没地位,一个劲儿地跟我说一定要生二胎,而且要

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教给父母三步法,孩子变成爱书娃(纯干货,莫错过)

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教给父母三步法,孩子变成爱书娃(纯干货,莫错过)

78

有家长问我,父母平时工作忙顾不上孩子,家里条件也一般,无法给孩子太多助力。问有没有帮助孩子学习的捷径。答案是有。那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多读书,读好书。阅读的好处从功利角度看,阅读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信息整合,书读得多了,不仅获得的知识多了形成强大的背景知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主次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判断力也会

孩子身上存在诸多问题,该如何改正?其实有个万能的“解决方案”

孩子身上存在诸多问题,该如何改正?其实有个万能的“解决方案”

1604

今天上网浏览信息,看到一位经常关注的博主发言,还挺感慨。他是一位自然科普类博主,科普群体除了成年人,还有孩子。于是他成了很多孩子的“偶像”,包括我家喜爱昆虫的娃。家长询问他说,厌学又有些抑郁的孩子一直视他为偶像,希望他能够给孩子录段视频,说些鼓励学习的话,激励一下孩子。他答,自己不是不想,而是觉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样不太好。试想如果自己的偶像突然给自己录视